【2023年滨州黄河亮点工作巡礼】科技赋能 筑牢防汛安全基石 ——博兴河务局防汛信息化建设纪实
【2023年滨州黄河亮点工作巡礼】科技赋能 筑牢防汛安全基石 ——博兴河务局防汛信息化建设纪实
来源: 本站原创 录入人员: binzhou 时间: 2023-11-22 [ 大 中 小 ] [ 打印 ] [ 关闭 ] [ 收藏 ]
|
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迭与发展,为助力守护大河安澜,提升自动监测预警水平,保证险情抢早抢小,确保防洪工程安全度汛,博兴河务局紧跟时代步伐,积极采用科技力量,升级防汛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,全面开启博兴黄河防汛新的篇章。 “千里眼”准确全覆盖 博兴河务局在辖区安装52处高清摄像头,涉及堤防、险工、淤区、南展堤,覆盖所有工程区域。依托智能物联综合管理平台,值班人员足不出户便可进行工程巡查、水尺观测,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,助力实现便捷数字化的智能黄河,首次引入电子围栏报警系统,划出指定危险区域,一但发现有人进入设定区域,便会发出安全警报,提醒路人远离该区域,系统便会自动扑捉人像,监控设备进行实时记录,值班人员还可以利用麦克风进行隔空喊话,督促路人注意安全,尽快远离。同时提档升级基础设施,在王旺庄管理段防汛值班室安装了长3.6米、宽2.1米显示屏,将工程视频监控画面接入值班室显示屏。除日常定点监控外,每日三个时段在工程重点部位设定轨迹点开展自动巡查、自动抓拍、自动上传,实现了“一键自动巡河。”
“侦察兵”增添新助力 博兴河务局引进无人机“侦察兵”,为防汛插上了“智慧翅膀”,以多视角、大视野的优势,对比不同时段视频,提供第一手资料。设定8条飞行航线,实现无人机“一键自动巡航”。配备空中喊话功能,第一时间驱离各类破坏工程行为。借助红外感应功能,及时进行夜间巡查,降低工作难度。利用5G网络+无人机,准确查看河势变化,更加直观的查看主溜边溜,在河道上方任意高度和角度,在工程的关键部位、重要险点处,悬停拍摄影像资料,通过手柄图传屏幕查看实时画面,准确查找发现隐患问题,减少人工误差,判断更加精确,做到反应迅速、处置及时。扭转了基层职工雨天一身水、夏天一身汗的巡查局面。
“新技术”提升信息化 博兴河务局不仅将雨水情、安全监测、视频监控等关键信息接入信息化平台,实现了动态管理;还通过将视频监控接入算法平台,对坝岸坍塌、冰凌观测、浮桥拆接、水尺水位预警等进行预警预告,实现了监测、监控数据异常时,能够自动识别险情,及时预报预警。 在重点坝段安装了根石走失检测系统,链接坝岸安全运行检测预警平台,利用位移、倾角等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工程安全运行状态变化,以便及早发现根石走失异常现象,确保工程安全运行。首次引入水下根石智能探摸杆,水下根石智能探摸杆自动绘制水下根石断面图,直观地反应坝体坡面状态及根石走失情况。同时,还通过平台集成多种信息感知手段,自动生成险情报警,实现了各级管理部门的远程监控,提升了工程险情预警的准确性。
“云黄河”按下快捷键 汛前,博兴河务局建成黄河博兴段三维孪生模型,通过3D建模等技术将静态工程进行动态演绎,能快速测量距离、面积、体积以及土方量数据。还可以利用数字底板进行淹没分析,更加直观的看到洪水演进对工程造成的影响,坡脚护堤地相对较低,容易串水,进而全部淹没,通过三维模型可以直观的看到防守重点,为防汛抢险准备做好参谋。 三维孪生模型是博兴黄河“云黄河”管理平台的一个功能分支。该平台搭载工程管理、数字防汛、水资源管理、安全监管、水政执法、综合门户、政务OA、黄河一张图、3D建模等模块。通过该平台还能直接控制黄河博兴段视频监控系统360°全天候巡河,连接无人机直播查看河势工情,搭载了“云上存”数据共享平台,有效减少数据冗余,实现了从数据孤岛到互联互通的转变。
信息化防汛的快捷键已经按下,基层黄河防汛的蝶变已经开启,博兴河务局还将进一步开发综合门户、语音交互、线上知识答题系统等功能,用创新赋能基层治黄工作,推动效率升级,为防汛一线筑起“高科技”盔甲。(赵梅忠) |



